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一杯雪糕的滿足

仔仔從小便氣管不好,很易傷風感冒兼咳很久,所以我一直嚴謹地控制他吃凍品,凍的飲品、雪糕我一直不敢讓孩子多吃,最多一啖起兩啖止的。最近的暑假,見仔仔已近五歲,不如試下讓仔仔試下吃一整杯的雪糕,於是買了一杯小小的雪糕杯給了他。嘩!他捧著小小的雪糕杯時那開心滿足的神情,令我不禁要用相機拍攝下來。真的,因為難得,所以如此的珍惜。可惜,這小小的雪糕杯,又再次令仔仔咳到要看醫生,看來雪糕也是不適合仔仔的了。

2012年11月23日 星期五

一粒魚糧

自今年(2012年)年頭,仔仔養了兩條學校送的金魚:mi-mi 和 e-e。每晚我們都盡可能要仔仔參與餵魚,以盡照顧小動物的責任。一次他餵魚時,只放了一粒魚糧落魚缸,然後對兩條魚說:「share哇!」(!!!!???) 雖我們時常著他要和別人share東西,但一粒魚糧,如何叫兩條魚share啊??

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

媽媽點解瞓唔著?

不時都會睡不著,一睡得不好,第二天便沒有精神。一個經歷了失眠的早上,向仔仔訴苦說睡得不好,仔仔竟然問我:「媽媽點解瞓唔著既?,係咪掛住我?妳係未成日都會諗起我架?」十足是對媽媽的情話啊!多了仔仔,真的多了一個小情人,心也甜了。孩子,媽媽當然常常也會想起您和掛住您吧!

2012年11月21日 星期三

有趣的普通話朗誦比賽

7月8日,仔仔參與了他的第四次普通話比賽,經過之前多次的經驗,仔仔淡定了,表現也尚可,只是臨尾背完時,想是他有點緊張的緣故吧,不知為什麼他重覆了一個舉高雙手的動作,評判也笑了。結果當然沒有得獎啦,只有一個象徵式的優異獎牌,不過不重要,只要孩子能吸取經驗,增加信心,並不斷學習,已經足夠。

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

輪流揀飲茶的地點

已不記得從仔仔幾歲開始(我想未到兩歲吧),我們開始了每個星期日都一家去飲茶的習慣,仔仔由兩歲到現在五歲,我們風雨不改的去飲茶。仔仔由只能帶麵包或吃酒樓蒸包點(限於白色包皮的部分),逐漸進展到可以和我們一起大魚大肉;由每次都是我或老公決定飲茶地點,到幾乎次次由他話事;我們仍然每星期去飲茶。

最近我們決定不再讓這小頑皮次次都話事了,一家三口決定以後每次輪流揀飲茶的地點,仔仔也同意了;於是每星期仔仔都會問:「今次邊個決定?」。看著仔仔的成長,是幸福,能不間斷的共聚天倫,是恩典。孩子,我們重視的,又豈是去哪裡飲茶,是否飲茶,我們盼望的只是一直和您建立親密關係,支持扶助您走人生路。

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

喜歡「反斗車王」的故事

不知怎的,仔仔十分喜歡「反斗車王」的故事。除了買了兩套電影和他一起在家欣賞,我亦買了一些連CD的「反斗車王」單元故事給他看。他愛看至竟然能將那CD的廣播故事一字不漏的背誦出來。不禁想興趣的推動力真是很驚人,如果仔仔將來念書的動力也如此強便好了。

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

寫下輕鐵路線

仔仔對輕鐵十分有興趣,尤其對那些看起來迂迴曲折,繁多複雜的輕鐵路線圖,更常興致勃勃的細閱,而且真的記在心上,所以他可以告訴我:610、614及615線的車是去元朗的,705及706線是天水圍循環線,要由屯門去天水圍則要轉751線。

有一天我要帶仔仔經屯門去天水圍,我問仔仔要搭幾號的輕鐵,仔仔告訴了我一次,善忘的我很快便忘了,再問仔仔一次,仔仔竟然回應我:「媽媽,不如妳用紙記下吧!」猶如一個小大人,而我則成了外行人了。

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

讓女孩子坐裡面

一天仔仔問為何乘巴士多是媽媽坐裡面近窗的位置,而爸爸則坐外面。我們回答他因多會讓女孩子坐裡面,而男孩子則坐外面擔當照顧的角色。之後一次帶仔仔約了鄰居的家庭一起到沙灘玩,鄰居的女兒是孩子同校的同學,兩人是好朋友。坐巴士時,仔仔嚷著要讓那女孩子坐裡面,自言自語的說:「女孩子要坐裡面的!」

看見仔仔學習表現出男孩子的風度,雖然有點兒攪笑,但也值得欣賞。

2012年11月14日 星期三

玩具得唔得意?

「呢個玩具得唔得意?」「邊個玩具得意?」帶孩子到玩具反斗城,孩子不時對我和老公說這兩句說話。原因是我們預先對他說,入內只是看玩具而不會買,除非爸爸媽媽覺得很得意的玩具吧。於是仔仔便不斷重覆那兩句說話,當我們不斷說不得意時,仔仔甚至急得哭起來,心想早知道便不告訴他如果爸爸媽媽覺得很得意的玩具才買吧。

2012年11月13日 星期二

開心的沙灘之旅

七月二日,約了既是鄰居又是仔仔同校同學的朋友到珀麗灣沙灘玩耍,因有同校的小女孩相伴,仔仔玩得份外興奮。而我,若非為了仔仔,當然不會在大熱天時如此曬地苦待自己。好在老公同去,帶仔走走跳跳,入海玩水的項目全交予他,而自己則躲在樹蔭下看管東西吧了。

玩了整個下午,回到家仔仔仍然掛念坐不同的士回家的小女孩,要在樓下大堂等那小女孩到來才肯上樓。有孩子的日子,生活模式真的截然不同,但看見孩子玩得開心,大人也樂在其中。

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

四人的士與五人的士的分別

一天和仔仔上了一輛的士,仔仔開口問:「這部的士是不是新的?」司機叔叔接口道:「是的,小朋友你如何知道?」仔仔說:「因我看到車門是按鈕來開窗 (因是按鈕制而不是攪動制,所以仔仔知道這是新款的汽車)。」一會後仔仔再問:「這部是不是四人的士?」我們一時間也不知道,於是問司機叔叔,司機叔叔答:「是的,這是四人的士。小朋友你為何如此醒目地知道?」仔仔答:「因為車頭前面的座位是分開的。」這個連我也沒有留意得到,司機叔叔後來告訴我,原來四人的士前排的座位是分開的,中間有手掣相隔,而五人的士前排的座位如後排般是相連的,所以可以坐多一人。不禁讚賞仔仔的觀察能力。當然,可能仔仔實在太喜歡車了,所以對車的留意便會更多。

2012年11月9日 星期五

仔仔的損友

仔仔幼稚園二年級時,和他同坐校車的彷彿是一個頗頑皮的小朋友,不但多次問仔仔取糖果,有一次更要仔仔乘車途中時取間尺出來玩(仔仔當然貪玩地便聽他說的去做),結果惹來校車姨姨的投訴(真的是精人出口,笨人出手呢!)。所以我曾經不大喜歡這孩子,覺得他會帶壞仔仔,每聽仔仔一提起這孩子,我心總會想皺眉頭。

但後來我卻有點改觀。有一次,仔仔問我「六人的士」是紅色的還是藍色的?「六人的士」?那時的我並未真正見過香港的六人的士,而上網亦看不到有關的資料,但又隱隱約約不知在那兒好像有報導提及香港六人的士。於是問仔仔如何得知有六人的士,仔仔說是同坐校車的那小朋友告訴他的。心不覺想這小朋友雖然頑皮,但又似乎有點博學。後來我們果然在九龍城的地方,見到香港的六人的士,是紅色的。

學期結束時,專誠給了仔仔一粒頗精美的糖果,著他送給校車旁的這位小朋友,既然他常常想仔仔給他糖果,便當是給他的心意吧!這個常要仔仔給糖的「損友」,也可能是豐富了仔仔思想的好友呢。

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

要小朋友說多謝

幼稚園二年級的學期尾,買了一些糖果,給仔仔送給同校車及學校同班的小朋友,打算一同開開心心。卻見這個小子一手拿著糖果袋,一手持著糖果交給小朋友卻不肯放手,口中不斷問小朋友道:「應說甚麼?應說甚麼?」(他想小朋友對他說多謝)。猶如我們看見他收禮物時提他要說多謝的模樣,真是被他弄到哭笑不得,唯有將他扯埋一邊,告訴他送人禮物是不應迫人說多謝的,就算別人不說,我們也應由衷地送上禮物啊!

不過對仔仔來說,可能他仍未能明白為何有時爸媽要他守的規矩,卻不用其他的小孩守?為何別的小孩可以做的事,爸媽卻常說不好。不管仔仔能掌握多少,盼望仔仔將來能明白,爸媽一直盼望去做的,是將他調教得最好。

2012年11月7日 星期三

不讓堂弟妹玩

仔仔四歲多的年紀,開始愈來愈多的規矩,硬要別人遵守。和堂弟妹玩,這個玩具又不許弟妹碰,那個玩具又不許弟妹玩。麻麻煩煩的令人覺他很不懂與人分享。初時很是惱怒,覺得仔仔為何如此自我中心的?!但後來靜下來反思,想到仔仔這個年紀的孩子本身便易於傾向自我中心兼要別人守規矩。猶記得仔仔一歲多時和他那時四歲多的小表哥玩耍,小表哥也是如此地搶他的東西,仔仔現在只是做了那時表哥的角色吧了;加上仔仔是獨子,較少面對自己的玩具被分享的情況,應給予他多一些空間去進步。於是在晚上和他聊聊天時,告訴他媽媽的感受和期望。

幾個月後,發現仔仔進步了,會主動將他的小汽車分給堂弟妹玩耍。也算孺子可教的。

2012年11月6日 星期二

到澳門考英文試

之前仔仔的學校於2012年3月時帶了仔仔上東莞考劍橋英文考試(starters)。那時仔仔年紀還小,亦覺他學藝未精,感他可能考得不太好。而一些家長們也有相同的想法,出力與澳門一機構籌劃再為孩子們報考一次(因如要在香港考,仔仔需年滿五歲才可報考,那時已經十月,未必能趕上為仔仔報考小一時作出申報),日期在6月16日,我亦因而參與在其中,當給予仔仔多一次的機會。那一天,參與的孩子也超過一百人,熱熱鬧鬧的去考試,當作去澳門旅行一般,不想給孩子太多的壓力。結果孩子亦真的取得比三月時較佳的成績,算是不枉此行。

2012年11月5日 星期一

以糖換友誼

仔仔讚幼稚園二年級時,不時都問我取糖給他乘校車坐他旁面的朋友仔,且告訴我:「某某說如果不請他吃糖便不和我做朋友。」我每次聽到總感不以為然,對仔仔說:「友誼不是用糖來換的。下次那小朋友對您如此說時,您可以告訴他:『就算你不請我吃糖,我也願意和你做朋友啊!』」

小小的年紀,已對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看得如此的功利,將來便難有真心的朋友了。

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

估唔到我都係長輩

幾個月前仔仔問他的公公什麼是「長輩」,公公告訴他是年紀比他大的親人。公公說仔仔問他時他們正在升降機中,仔仔聽罷便自言自語地說:「咁我未係堂細佬妹的長輩囉!估唔到我都係長輩!!」公公描述那時同乘升降機的住客聽到仔仔的說話,忍不住笑了。仔仔呀,長輩不只是年紀比您大,而且要是早你至少一代的親人呀,您還未夠資格做長輩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