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2012年7月開始,我們進入了為仔仔部署升小學的繁忙緊張時期。由於在現行教育制度下,官津小學一半或以上的學位需透過隨機派位而收生(而另一半則可以計分方式自行收生),一般直資/私立小學因著可以自己控制收生,似乎在質素上較官津學校有保證。所以在為仔仔揀選派位的官津小學之餘,亦打算為他報考一些較好的直資/私立小學。
為此,之前便需努力了解不同小學的資料,擬定想報考的學校名單,當中的過程,也有不少的考慮。一方面所選的學校不能全是一線的學校,也要選取一些二線而校風好的學校,以免仔仔面試技不如人時也不至全軍覆沒。另一方,但也不能選取太多,過多的面試也著實會令孩子及大人都吃不消。不過因著信仰的緣故,我和丈夫決定只選基督教或無宗教的學校報考,於是選擇便少了好一些天主教學校。最後,我們擬定了十間將會報考的小學,當中有三四間屬二線而成績中上又校風良好的學校。
其實,在現行教育制度下,仔仔已算處於憂心較少的情況,因在官津學校的派位運作中,有大約一半的學位是用計分的形式決定收生。與該學校有相同的宗教、父母是校友、首生的孩子等均會獲加分。由於我以前所讀的津小雖不是一線名校,但也是一所很不錯的基督教小學,而且更在上一年搬了到我們家附近。我們決定在學校自行收生階段揀選它,雖然這代表仔仔在以後的隨機派位階段不能搏取派到更好的學校,但總算先為仔仔鋪定後路,萬一考直資/私立小學不理想,也可在一所不錯的官津小學入讀,而這間津小最後亦順利收了仔仔。
雖然如此,我們仍需努力參與這個一點也不好玩的報考直資/私立小學遊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